0

thinkpad E14怎么进入bios(3篇)

有时候临时有事情要离开电脑旁边,但是正在进行的工作不能让别人看到,这时候关机也会很不方便,甚至有时候电脑不安全很容易进入病毒。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进入电脑的安全模式,让你的电脑安全一点吧。

    浏览

    2461

    文章

    3

    篇1:Thinkpad笔记本怎么样 thinkpad哪个系列好

    全文共 580 字

    + 加入清单

    thinkpad笔记本一度被认为专业性的品牌,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,生产的每个系列都非常的有代表性,给不同的需求者带来更多的选择,那么大家知道thinkpad哪个系列比较好吗?下面就与小编一起看看现在还值得买Thinkpad笔记本吗,thinkpad哪个系列。

    一、X1系列旗舰商务

    thinkpad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最适合商务使用的产品,其中X1系列的商务本,目前最值得推荐使用的是X1 Carbon系列的,这是目前ThinkPad产品系列做工用料的笔记本,屏幕色域完美,机身完美,各种硬件加持,特别适合高端的商务人士使用,满满的成熟感。

    二、新锐之选E系列

    thinkpadE系列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,不仅能 满足平时的课业需求,而且性能非常的稳定。E系列中还细分了各种的版本,总得说来该系列外壳材质,屏幕素质都是ThinkPad入门版本的,但是有着扎实的内在,所以很受这些消费者的青睐,毕竟一个笔记本也是要用好多年的。

    三、魅力商务S系列

    S系列是比较受市场认可的系列。其中S2 2018的市场呼声比较的高。拥有13.3英寸的屏幕,是目前超极本市场上的尺寸的笔记本,也是最方便携带的笔记本之一,这类笔记本主要适合办公用,因为没有独立显卡,但是配备的固态硬盘,在办公方面还是很强劲的,非常适合现在的上班族,做表格、写文件、制作PPT等还是非常便利的。

    展开阅读全文

    篇2:联想ThinkPad E14怎么设置bios U盘启动 进入bios方法步骤

    全文共 702 字

    + 加入清单

    联想thinkpadE14这款笔记本的bios在设置U盘启动的过程中,需要关闭安全启动。许多用户没有注意到这点,导致U盘启动重装系统失败。本文就一步步的和大家示范,联想ThinkPad E14如何进入bios设置 ,关闭安全启动,并将U盘设置为第一启动项。

    1、重启笔记本按F12,按TAB键切换栏目到"App Menu",然后选择"setup"进入BIOS设置,或是看到lenovo或ThinkPad标识后多次按Enter回车,听到报警声后等待下一画面,然后按F1或Fn+ F1进入BIOS主界面。

    2、按→方向键移动到Security,将secure boot改成disabled,关闭安全启动,无论是uefi还是legacy模式安装都要关闭安全启动,否则后续无法进入win7系统,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;

    3、按→方向键移动startup,把csm support,设置为Yes(开启兼容模式),如下图所示;

    4、选择startup,在UEFI/legac boot priority下,设置为Legacy First(传统模式优先),改了传统模式记得硬盘分区类型要改成MBR格式,如下图所示;

    5、最后按→方向键移动在Restart下,选择OS Optimized Defaults回车,改成Disabled或Other OS,开启支持win7系统选。接着选择Load Setup Defaults回车进行加载,然后按F10保存设置。

    6、保存设置后自动重启进入LOGO画面时,一直按F12,选择U盘启动,如果是uefi引导这里选择uefi开头的U盘,如果是legacy引导这里选择usb hdd开头的U盘。

    展开阅读全文

    篇3:thinkpad如何进入bios界面 thinkpad进入bios界面的方法

    全文共 248 字

    + 加入清单

    把电脑关机,接着在电脑开机进入Lenovo界面时按下Fn+F12,这时屏幕会跳转到一个蓝色页面,按下键盘的“tab”键,选择setup回车即可进入bios界面。

    thinkpad如何进入bios界面

    1、首先把电脑关机,

    2、然后在电脑开机进入LENOVO界面的时候按Fn+F12,

    3、这时候屏幕会跳转到一个蓝色边框的页面,按下键盘上的“tab”键,

    4、最后找到setup,选择setup按下回车键即可进入bios。

    上述就是关于thinkpad进入bios界面的内容介绍了,希望能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哟。

    展开阅读全文